聊城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赵金星同志在山东省重点地区健康扶贫现场推进会上的经验交流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卫健委按照省、市有关部署要求,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健全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建立起“村为纽带、乡镇落实、县为指导、市抓推进”的工作机制,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思想认识上做到三个把握。
(一)把握健康扶贫目标任务。聊城市卫健委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健康扶贫工作专班;建立了督导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党组会、调度会、推进会,加强工作调度。健康扶贫工作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按照三年坚战行动方案,2019年巩固提升健康扶贫帮扶成效,探索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并提出了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卫生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的工作标准。截至今年9月底,聊城市已累计完成救治贫困患者57105人,占比99.4%,县域内就诊率为92.7%,已完成贫困人口签约145256人,占比98.2%,实现了贫困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聊城市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共落实贫困人口门诊“两免两减半”65917人次,落实贫困人口住院“医疗机构减免”31868人次,2018年8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贫困人口住院治疗费用的一站式结算;全市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7248人,全部实现免费救治。
(二)把握健康扶贫关键环节。始终把问题导向作为工作的关键环节,单独或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行了4次督导调研。一是重点围绕“组织领导、政策落实、救治程序、降费减负”等方面对各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题督导调研,提升患病贫困群众救治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二是联合市扶贫办、医保局等单位对“一站式”运行情况进行了督查,对医疗救助、商业保险费用结算滞后、结算渠道不畅通、门诊识别不精准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建议。三是联合市委政研室对全市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聊城市的健康扶贫工作经验、调研报告先后被山东省扶贫开发办和聊城市委政研室刊发,聊城市委孙爱军书记和组织部秦存华部长先后进行了批示;山东省人口健康报头版头条对健康扶贫工作经验进行了报道;卫健委提出的“健康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入选“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重点研究课题。四是对3个县(区)进行实地督导调研,解决个别贫困村卫生室不达标的问题,整改不达标卫生室7个,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
(三)把握健康扶贫工作新要求。紧密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积极探索提升健康扶贫深入开展的新路子。一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今年聊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意见》,三年增加投入8.6亿元,将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全额保障,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新规划建设2000所标准化公立村卫生室,集中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空编率不超过5%。二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对接山东省“互联网+精准健康扶贫”系统;推行使用电子健康卡,形成一人一卡、一卡通用的应用服务体系,11月底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完成改造,明年6月底前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村卫生室完成改造。
二、创新方式,多措并举,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自健康扶贫开展以来,聊城市健康扶贫工作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亮点。主要是“四个创新”:
(一)创新开展对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聊城市在莘县进行了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试点,探索“12345”工作模式,并召开现场会推广试点经验。一是精准分类。将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出居家随访管理、居家服药治疗和住院治疗三类。二是精准管理。需住院治疗的的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免住院费用;对居家治疗的患者建立关爱帮扶小组,需服药的免费提供药品;对需居家随访管理的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做好家庭医生签约、随访服务工作。三是精准用药。建立患者“县-镇-村-监护人”四级领药程序,按照早、中、晚服用剂量分装在不同颜色的药瓶,便于不识字的患者或者监护人正确使用。
(二)创新开展邻里互助护理和集中供养。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的“三类人群”(无人照顾的残疾、重病等特殊贫困人员;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父母不在身边、其他监护人照顾能力不足的留守儿童)精选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主要从有照料能力、有责任心的贫困人员中选择,以政府公益岗的形式每人每月发放300到500元的护理补贴。组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护理点或供养点每名贫困群众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免费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市683个村,组织护理人员1223人,护理老弱病残贫困群众2932人,解放劳动力660名。
(三)创新开展“万名医生进家庭·签约服务送健康”活动。结合落实健康扶贫“八个一”工程,着眼于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万名医生进家庭·签约服务送健康”活动,由县、乡、村三级医生6476人组成医疗扶贫责任团队1646个,与患病贫困群众签订服务协议,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因病致贫返贫群众提供疾病诊疗、康复指导、义诊、巡诊、转诊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四)创新开展对贫困人口的购药补贴。市在冠县、阳谷两县开展试点,对需要长期服药的贫困人口,根据患病情况和购药情况划分补贴标准,给予每月20元到100元的购药补贴,资金来源为县级扶贫收入或整合后的扶贫资金,药费补贴由乡镇财政所通过“一卡通”按时发到贫困患者手中,下步将在全市推开。
三、以人为本,真抓实干,提升健康扶贫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一,着眼解决看得上病的问题,努力做到有病能够及时治。全市明确8个市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9个县(市、区)人民医院、150个乡镇卫生院、406个村卫生室、3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健康扶贫定点医疗救治任务。2019年投入资金4860万元,其中,改扩建卫生院13处、投入1968万元;新改建卫生室49处、投入150万元;购置设备156件、投入2742万元。
第二,着眼解决看得好病的问题,努力做到有病能够好好治。选派“业务院长”8人到扶贫重点乡镇卫生院工作,全市卫生院、卫生室新招录人员292人;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建设,让贫困地区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全市贫困地区县级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扶贫重点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贫困患者县域内治疗率达到90%以上。
第三,着眼解决看得起病的问题,努力做到有病能够放心治。基本建立起贫困患者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为主的医疗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在市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住院治疗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比例稳定在10%左右,贫困群众看病负担大大减轻。
第四,着眼解决减少生病的问题,努力做到关口前移、搞好预防。一是与基本公卫相结合。对签约贫困人口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4类疾病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进行重点管理。同时,加快实现服务工作网络传送,监管考核网上进行,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网上查询。截止9月底,慢病已签约51063人,占比98.85%,完成随访人数46184人,随访率90.45%。二是与疾病筛查防控相结合。推动婚前医学检查、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四个免费”项目,扎实开展“两癌”筛查,健全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首创的“预防接种精细化管理模式”得到全省推广。三是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积极推动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和紧急自救能力,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四是与爱国卫生工作相结合。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创建卫生村和健康村活动,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方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