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渝健康扶贫协作系列报道之三 “医”心向渝:“重庆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2019-07-22 16:58:00来源:新锐大众作者:王凯

  张凯娣 高晖

  “如果没有精准扶贫,也许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来到这个千里之外的乡镇,认识这么多少数民族朋友,帮助当地这些贫困居民摆脱疾病困扰……”6月27日,在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中心卫生院,正在帮患者灸疗的山东医疗队员、德州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姚洪杰说起多半年的支医经历深有感触。

  2018年9月,姚洪杰主动请缨,告别家人亲友,奔赴千里之外的重庆秀山县清溪场镇中心卫生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健康帮扶工作。初到秀山,姚洪杰感到十分不适。清溪场镇地处武陵山脉中段,进入10月后气温骤降,阴雨不断,刚来时,他所住的临时宿舍内由于没有暖气、加之空气潮湿,被子、褥子总带着潮气,晚上睡觉常常半夜冻醒。且当地主食米饭,菜品以油腻辛辣为主,令饮食向来清淡的姚洪杰“每天胃里像着火一样”。

  环境艰苦,热情不减,待病人如亲人,姚洪杰每天精心诊治每一位患者。

  “患者的病情等不得!”支医半年多的时间,姚洪杰开展中医诊疗方案治疗患者1450余例,整体有效率达90%以上。凭着精湛的医技和良好的医德,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老百姓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姚一针”。

身患强制性脊柱炎的患者杨文在德州市中医院支医医生姚洪杰的救治下,可以自由跑跳,基本痊愈。

  今年32岁的杨文身患强直性脊柱炎七八年时间,期间辗转重庆多家医院求医无果,两年前病情突然恶化,没有合适的治疗方案,只能卧床,令正直青春年盛的他一腔抱负无法施展,情绪跌至低谷。

  “姚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获悉有山东中医专家来,杨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求医。姚洪杰充分了解了杨文的病情后,为他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利用小针刀疗法、针灸、推拿技术、督灸疗法等反复为其治疗,不用手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杨文的病情大为改善,已达到基本痊愈的程度,不仅可以自如走动,甚至弹跳、奔跑都可轻松实现。

  姚洪杰不仅治好了杨文身上的疾病,也医好了他的“心病”,让他重燃生活的希望、找到了人生价值。

  “多亏了姚医生,他挽救了我们整个家!”正在秀山县清溪场镇中心卫生院进行针灸治疗的李庆英女士,提起儿子杨文的患病史,眼含热泪,不断道谢。儿子的不断康复也让她终于有精力来治疗自己多年积劳成疾的颈椎、腰椎疾病。

  为能更好地服务山区患者,姚洪杰不远千里,将自己的徒弟动员来,安排到各乡镇医院,利用业余时间悉心传授临床经验。同时,组织科室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围绕临床诊断思维、操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的培训;创建“中风病(面瘫)恢复期”优势病种;整理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痛、膝关节骨关节炎等中医临床路径。

  “如果组织给我时间,我希望能把全县的中医培训一遍,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医疗队……”在他的指导下,当地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德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支医医生张强为秀山县贫困患者免费安装心脏起搏器。

  “重庆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姚洪杰的事迹仅仅是300余名支医人员的一个缩影。“铅衣战士”张强,“腔镜医生”翟辉,“夫妻档支医专家”刘汉利、李永玲,支医博士柏明晓,“济南神医”王锡,武隆区医学终身名誉专家苏磊、曹萌、孙丙辉、王平、王永……一个个荣誉称号的背后,是支医专家与当地百姓建立的浓浓鲁渝深情,许多支医专家服务期满后主动申请延期或重新返渝,这中间始终放心不下的,是山区里每一位需要救治的患者和每一份共渡难关的真挚感情。

初审编辑:帅伟

责任编辑:黄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