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军海医院 帕金森专题 微创手术——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技术

2018-06-20 09:55:00来源:医药卫生报-医药卫生网作者: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超过0.1%,帕金森病不仅发病率高,发病2~8年后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致残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治疗帕金森病新技术——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技术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技术是国家(863课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成果。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能快速准确的定位脑内病变细胞核团和神经纤维的位置,利用生物传感器对病变病灶区域进行全方位分析,借助先进的机器人手臂高精确性及高稳定性将其直接定位病灶区域,破坏神经核团,刺激调控自身神经元产生多巴胺,从而使帕金森病患者获得康复。

  机器人手术治疗脑病四大优势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技术的原理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手术的应用是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发展的一个代表性新领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现代化微创型脑部手术。它将机器人技术、现代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立体定向外科和显微外科技术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结合为基础,融合各种先进影像图像(CT、MRI、DSA、脑磁图)为引导,准确标示出颅内靶点的三维空间坐标,然后在微创钻孔(孔径小于1.5厘米)入颅,利用机器人动力机械臂的精密传感器和神经导航系统,将射频消融针、组织钳、深部探测电极、刺激电极或神经修复物质、放射性核素等准确送达脑内病变部位和相关神经细胞核团,实施核团损毁、脑深部电刺激、脑组织修复、脑组织活检或脑肿瘤间质内放疗。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的手术过程

  1、用维生素E胶丸或电极片作为标志点固定在患者头上,然后进行CT或者MRI扫描,拍出20多张患者头部层切照片,每层的距离为5mm。

  2、将扫描的图像送入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

  3、在图像空间进行四个坐标点和手术靶点的坐标测量。在计算机上进行病灶勾画、病灶靶点确定和手术路径规划,并将规划好的路径显示在重建的三维模型上。

  4、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头部和手术床相对固定,然后用CAS-R-2型机械臂在手术空间对标志点进行测量,并利用标志点在手术空间和图像空间的测量结果,计算从图像空间到手术空间的映射变换。

  5、在手术空间中移动机械臂末端的手术探针,引导软件将此时的位姿实时的显示在图像空间中。

  6、当手术探针图像的轴向与规划的轨迹重合时锁定机械臂。

  7、手术医生在穿刺点切0.5cm的小口,颅骨钻孔,在智能机械臂的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患者脑内,直达病灶靶点。注射器抽出血肿、肿瘤囊液、脓肿,或注入治疗所需药液,手术即完成。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技术属于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术中创面小、风险低、术后康复快,

  另外,由于其具有治疗的有效率高和可逆、可调控、并发症少等特点,已经成为了目前治疗帕金森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疗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