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毅教授: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对视功能影响非常大,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眼压。
5月19日-20日,由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于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圆满举行。
在论坛举办期间,眼视光观察平台记者采访了杭州华厦眼科医院业务院长、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业务院长吴仁毅教授,听他讲述如何预防与治疗因为青光眼造成的高眼压等问题。
图 | 杭州华厦眼科医院业务院长、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业务院长吴仁毅教授
专访文字
眼视光观察:目前很多人反映眼压高,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青光眼,您对此现象怎么看?
吴仁毅教授: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对视功能影响非常大,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眼压。眼压过高会损伤视神经,造成视功能损伤。
眼压升高会产生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有些青光眼患者则没有这些表现,可能原因有2个:一是因为眼压不是很高,二是因为有些患者已经有耐受性,不会察觉这种胀痛感。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有时眼睛会感到酸胀,但不一定是因为眼压高,也可能是眼睛疲劳或者干燥等其他原因造成的眼睛不适。如果出现以上状况,建议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
眼视光观察:慢性的高眼压对视神经及视功能主要有哪些损伤?
吴仁毅教授:正常的眼睛要维持生理功能,需要维持正常的眼压。正常人一般在10~21mmHg的眼压范围内。也有少部分正常人眼压高于21mmHg,相对来说低眼压很少见。
眼压升高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视神经。比如,有直接的机械压力作用于神经细胞,或者其他原因影响神经营养物质的运输,但是最终结果是损伤视觉功能相关细胞,尤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从而造成视功能的损伤。
眼视光观察:目前针对高眼压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有哪些?
吴仁毅教授:目前青光眼治疗方面有效的手段就是控制眼压。比较传统的方法有药物、激光、手术等。需要根据高眼压或者青光眼患者的类型来选择,控制眼压的范围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
另外对于青光眼的治疗,除了控制眼压以外,另外还要想办法来挽救快要死亡的眼神经细胞,虽然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但我相信以后对青光眼的治疗会有更多更好的手段。
眼视光观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呢?像生活中很多人会熬夜,关灯玩手机等。
吴仁毅教授:高眼压跟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用眼太久或者一口气喝水喝很多,都会造成眼压升高。
有青光眼的患者要避免在黑暗的环境中待太久,但是目前夜间看手机会引发青光眼还没有相关的证据。只是对于某些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来讲,这将会是一个危险因素。
眼视光观察:最近青光眼有年轻化的趋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吴仁毅教授:总的来讲,青光眼发病与年龄有关,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目前为止还没有数据证明,现在的年轻人与以前相比发病率升高了。
造成年轻化趋势的原因:
过去大家不经常进行眼睛检查,所以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现在大家逐渐引起重视,去医院检查就发现了。
因为媒体的宣传,包括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广泛推广运用,让一些青光眼病例被大家知晓,提高了民众对青光眼的认知。但截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青光眼与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方式对青光眼的影响不是很大,对近视的影响比较大。
眼视光观察:请吴院长讲一下关于“青光眼”领域的新进展情况?
吴仁毅教授:在青光眼的治疗中,目前常规的手段就是控制眼压,但有很多的患者在眼压控制住之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死亡还在持续,视力仍然会受到损害。
所以,除了控制眼压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来挽救甚至让患者复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目标。目前临床上有一些方法,比如利用药物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但目前还没有经过医学验证的完美方法。
干细胞的治疗是再生医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我们很多疾病包括眼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干细胞治疗已经在治疗黄斑变性方面有一些个例报道,在青光眼方面我个人认为也是很有前途的。
我们团队的实验室也做过相关研究,比如,干细胞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把培养出来的干细胞注射到患有青光眼动物的眼睛里,可以起到减少神经细胞死亡的效果,所以从理论上讲,干细胞可以起到治疗青光眼损伤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可能会在很短时间内发展出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可以想象以后青光眼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可以选择干细胞注射,减少神经细胞死亡甚至可能增加神经细胞。
据我所知,我国最近批准了关于12项的干细胞临床研究,眼科有一项关于黄斑变性的研究,希望以后也能有关于青光眼的治疗研究出现。
专家介绍
吴仁毅教授
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杭州华厦眼科医院业务院长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业务院长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第九、十、十一届委员
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
福建省厦门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拔尖人才
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多个省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美国ARVO和欧洲EVER会员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浙江大学眼科学博士,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曾获新加坡行医执照,于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2年。曾担任浙江大学眼科(国家重点扶植学科)学科秘书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主任、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院长助理,集团科教部主任。
从事眼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20余年专长于白内障和青光眼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四项科研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包括在国 际眼科学杂志 OPHTHALMOLOGY、IOVS等杂志上发表作者论文20余篇。作为合作者之一在NATURE GENETICS杂志(影响因子35.36)上发表论文两篇。获亚太青光眼协会青年科学家奖(大陆地区仅有的获奖人),入选福建省第四批“百人计划”。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