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牛奶强壮整个民族”的口号固然太过夸张,但多喝牛奶有益健康的观念无疑已深入人心。牛奶真是喝得越多越好吗?面对超市里花花绿绿、包装各异的牛奶,我们又将如何做出选择?小小一杯牛奶,学问果然不小——
牛奶集人体所需的6大营养要素于一身,拥有理想的营养结构。
专家介绍说,牛奶蛋白质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在对所有食物蛋白质的评分中,牛奶的氨基酸评分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鸡蛋——它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消化率在98%以上,比肉、鱼中的蛋白质都好。
而奶牛如果食用青饲料较多,鲜奶中的维生素C含量也较高。至于牛奶的补钙功效,专家解释道,关键是牛奶中钙磷的比例比较合适,才更易于人体对钙质的消化吸收。
多喝奶改变乳糖不耐症
牛奶虽是营养佳品,却非人人相宜,某些人喝了牛奶会感到不舒服、拉肚子等等,这叫做“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是由于这些人的小肠里并没有消化乳糖所必须的乳糖分解酵素,以致喝了牛奶后会有下痢、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经研究表明,乳糖不耐症和不良的饮奶习惯有关。
从消化角度来看,乳糖是一种双糖,而人体能直接吸收的是单糖。在双糖转变成单糖并且分解为半多糖的过程中,需要小肠中的乳糖酶,即一种先天性的活性酶参与消化,而乳糖酶数量较低就会使牛奶变得不易消化。
其实,人类在出生后是具有一定数量的乳糖酶的。在婴儿期间,母乳是赖以生存的唯一养分来源,因此新生儿天生都具备充分的乳糖酶。然而在幼儿断奶后,有些家长并不注意继续给幼儿补充牛奶或其他奶制品,以致人体小肠内分解乳糖的能力也随之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据专家介绍,要避免“乳糖不耐症”,从小给幼儿多喝牛奶是很好的办法,肠道经常受到牛奶的刺激,乳糖酶的分泌会有所增加,渐渐就能够适应喝牛奶了。而对于一些成人“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饮酸奶来代替牛奶,酸奶的营养同样丰富,且其中的乳酸菌能分解乳糖,无须小肠分泌乳糖酶来完成消化。
包装特点与饮用安全
牛奶的营养价值虽高,但如果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处理不当,这些营养成分极易遭到破坏——通俗的说法就是:“人喜欢喝牛奶,微生物当然也喜欢。”
所以不同包装和消毒方法的牛奶,在安全性上存在不同隐患:
先拿我们最熟悉的瓶装牛奶来说,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人习惯瓶装牛奶,认为它最为新鲜。但是营养专家指出,玻璃瓶是反复回收利用的,虽然有益环保,但对瓶子清洁消毒的过程必须相当严密,以免留下食品污染的隐患。
另外一个选择便是一次性包装的牛奶,这种包装又分为利乐包和一般的保鲜奶包装。
前者即超高温消毒奶,又名常温牛奶,经130-150℃超高温消毒,在3-4秒内瞬间杀菌,以达到无菌的目的。常温牛奶的保质期可达6-9个月,由于采用无菌包装,在保质期内饮用一般没有质量问题。但与此同时,牛奶中的有益营养物质也受到一定损害。
后者即巴氏杀菌奶,以85℃以下温度经过15秒钟杀菌。特点是杀菌温度低,对营养物质破坏少,保质期在7天左右。巴氏奶需要冷藏保存,商店出售时,要放在冷柜中,而不能置于常温下;更不能被太阳照射,否则维生素容易被破坏,牛奶开始变质。
科学喝奶诸多讲究
“天天喝牛奶,一生都平安”——这话固然不错,但对于不同的人群,面对各种各样的牛奶品种,在如何饮用上还需考虑到自身的状况,因人而异。
一般而言,对于超重或高血脂人群,应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牛奶,如半脱脂或脱脂牛奶;然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以及没有肥胖症的孕妇,则提倡饮用脂肪含量较高的牛奶;对于婴儿和老人,则需要喝特别配方的牛奶。因为婴儿奶以母乳为模式,提供各种牛奶成分接近于母乳,乳糖比较多;而老人喝的配方奶中乳糖则不能太多。
在饮用时,牛奶应开袋即食或稍微加热后饮用,不需要煮沸,因为煮沸会导致牛奶中钙物质沉淀、维生素分解,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
另外,牛奶不要与茶同饮,否则茶叶中的某些物质会降低牛奶的营养成分。而喝牛奶的同时,不宜再大量摄入草酸含量高的食品,如菠菜、甘蓝类蔬菜、草莓、花生、核桃、巧克力、浓茶、可乐等,以免草酸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造成结石病。
除此之外,牛奶对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有一定抗药性,如帕金森病,喝牛奶的同时服药,会使药效降低,病人须加以注意。
对于牛奶的重新认识
1.正确喝牛奶不会形成肾结石
医学研究表明,低钙质食物反而会增加钙结石形成的机会,而补充适量的钙质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这是因为食物中含钙量过低时,会促进肠道对草酸的吸收,造成尿液中的草酸钙浓度大幅增加,草酸钙的结晶更容易形成,积少成多,就变成了草酸钙结石。
所以,只要饮用牛奶方法正确,是无需担心会形成结石的。
2.百分百纯牛奶≠百分百鲜牛奶
纯牛奶与鲜牛奶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可长期保存的常温奶中往往添加一定的复原奶,所谓复原奶是将进口工业奶粉按一定比例冲泡然后添加在牛奶中。而在鲜奶中则不允许添加复原奶。
3.酸奶饮用更需小心
酸奶,不能加热饮用,空腹喝酸奶也不适宜。此外,酸奶尤其不能和抗菌素同时服用。比如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还有磺胺类药物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使之失去保健作用。
4.这些人不宜饮用牛奶
a.牛奶过敏者,应忌服牛奶。
b.腹腔刚开过刀的病人。腹腔开刀后,较多气体溶入体内,造成肠道胀气,而牛奶在消化时也容易形成胀气,加重不适。
c.胰腺炎发作中的病人,牛奶中的高脂肪会加重胰腺的负担,治愈后即可饮用。
(营养师 陈霞飞)
牛奶集人体所需的6大营养要素于一身,拥有理想的营养结构。
专家介绍说,牛奶蛋白质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在对所有食物蛋白质的评分中,牛奶的氨基酸评分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鸡蛋——它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消化率在98%以上,比肉、鱼中的蛋白质都好。
而奶牛如果食用青饲料较多,鲜奶中的维生素C含量也较高。至于牛奶的补钙功效,专家解释道,关键是牛奶中钙磷的比例比较合适,才更易于人体对钙质的消化吸收。
多喝奶改变乳糖不耐症
牛奶虽是营养佳品,却非人人相宜,某些人喝了牛奶会感到不舒服、拉肚子等等,这叫做“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是由于这些人的小肠里并没有消化乳糖所必须的乳糖分解酵素,以致喝了牛奶后会有下痢、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经研究表明,乳糖不耐症和不良的饮奶习惯有关。
从消化角度来看,乳糖是一种双糖,而人体能直接吸收的是单糖。在双糖转变成单糖并且分解为半多糖的过程中,需要小肠中的乳糖酶,即一种先天性的活性酶参与消化,而乳糖酶数量较低就会使牛奶变得不易消化。
其实,人类在出生后是具有一定数量的乳糖酶的。在婴儿期间,母乳是赖以生存的唯一养分来源,因此新生儿天生都具备充分的乳糖酶。然而在幼儿断奶后,有些家长并不注意继续给幼儿补充牛奶或其他奶制品,以致人体小肠内分解乳糖的能力也随之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据专家介绍,要避免“乳糖不耐症”,从小给幼儿多喝牛奶是很好的办法,肠道经常受到牛奶的刺激,乳糖酶的分泌会有所增加,渐渐就能够适应喝牛奶了。而对于一些成人“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饮酸奶来代替牛奶,酸奶的营养同样丰富,且其中的乳酸菌能分解乳糖,无须小肠分泌乳糖酶来完成消化。
包装特点与饮用安全
牛奶的营养价值虽高,但如果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处理不当,这些营养成分极易遭到破坏——通俗的说法就是:“人喜欢喝牛奶,微生物当然也喜欢。”
所以不同包装和消毒方法的牛奶,在安全性上存在不同隐患:
先拿我们最熟悉的瓶装牛奶来说,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人习惯瓶装牛奶,认为它最为新鲜。但是营养专家指出,玻璃瓶是反复回收利用的,虽然有益环保,但对瓶子清洁消毒的过程必须相当严密,以免留下食品污染的隐患。
另外一个选择便是一次性包装的牛奶,这种包装又分为利乐包和一般的保鲜奶包装。
前者即超高温消毒奶,又名常温牛奶,经130-150℃超高温消毒,在3-4秒内瞬间杀菌,以达到无菌的目的。常温牛奶的保质期可达6-9个月,由于采用无菌包装,在保质期内饮用一般没有质量问题。但与此同时,牛奶中的有益营养物质也受到一定损害。
后者即巴氏杀菌奶,以85℃以下温度经过15秒钟杀菌。特点是杀菌温度低,对营养物质破坏少,保质期在7天左右。巴氏奶需要冷藏保存,商店出售时,要放在冷柜中,而不能置于常温下;更不能被太阳照射,否则维生素容易被破坏,牛奶开始变质。
科学喝奶诸多讲究
“天天喝牛奶,一生都平安”——这话固然不错,但对于不同的人群,面对各种各样的牛奶品种,在如何饮用上还需考虑到自身的状况,因人而异。
一般而言,对于超重或高血脂人群,应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牛奶,如半脱脂或脱脂牛奶;然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以及没有肥胖症的孕妇,则提倡饮用脂肪含量较高的牛奶;对于婴儿和老人,则需要喝特别配方的牛奶。因为婴儿奶以母乳为模式,提供各种牛奶成分接近于母乳,乳糖比较多;而老人喝的配方奶中乳糖则不能太多。
在饮用时,牛奶应开袋即食或稍微加热后饮用,不需要煮沸,因为煮沸会导致牛奶中钙物质沉淀、维生素分解,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
另外,牛奶不要与茶同饮,否则茶叶中的某些物质会降低牛奶的营养成分。而喝牛奶的同时,不宜再大量摄入草酸含量高的食品,如菠菜、甘蓝类蔬菜、草莓、花生、核桃、巧克力、浓茶、可乐等,以免草酸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造成结石病。
除此之外,牛奶对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有一定抗药性,如帕金森病,喝牛奶的同时服药,会使药效降低,病人须加以注意。
对于牛奶的重新认识
1.正确喝牛奶不会形成肾结石
医学研究表明,低钙质食物反而会增加钙结石形成的机会,而补充适量的钙质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这是因为食物中含钙量过低时,会促进肠道对草酸的吸收,造成尿液中的草酸钙浓度大幅增加,草酸钙的结晶更容易形成,积少成多,就变成了草酸钙结石。
所以,只要饮用牛奶方法正确,是无需担心会形成结石的。
2.百分百纯牛奶≠百分百鲜牛奶
纯牛奶与鲜牛奶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可长期保存的常温奶中往往添加一定的复原奶,所谓复原奶是将进口工业奶粉按一定比例冲泡然后添加在牛奶中。而在鲜奶中则不允许添加复原奶。
3.酸奶饮用更需小心
酸奶,不能加热饮用,空腹喝酸奶也不适宜。此外,酸奶尤其不能和抗菌素同时服用。比如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还有磺胺类药物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使之失去保健作用。
4.这些人不宜饮用牛奶
a.牛奶过敏者,应忌服牛奶。
b.腹腔刚开过刀的病人。腹腔开刀后,较多气体溶入体内,造成肠道胀气,而牛奶在消化时也容易形成胀气,加重不适。
c.胰腺炎发作中的病人,牛奶中的高脂肪会加重胰腺的负担,治愈后即可饮用。
(营养师 陈霞飞)
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