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新闻>健康新闻

药价降服务价格涨引争议

 

    新华网河南频道12月28日讯  大河网-河南商报报道:(记者 连惠燕 陈永君)药价将“降低”, 医疗服务价格将“适当上涨”。众所瞩目的“医改报告”终于揭开面纱,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医改报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降”一“涨”,此次医改能否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昨日,商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民、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

    医疗服务价格将“上涨”

    长期以来,我国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不够,医疗机构纷纷以提高药价为手段,来维持自身运作和发展。

    12月26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表示,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他透露,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即中央政府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方式,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规范基本药物使用。

    陈竺同时强调,除了增加财政补助,也会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医生】

    “涨价”利于调动医生积极性

    “早就应该涨了。”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脑血管专家孙世龙认为,医生看病本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脑力劳动,但目前,偏低的医疗服务价格,使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体现不出来,再加上政府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医院近一半的收入还要靠药品收入支撑。致使大家光看到药品价格高,忽略了医生的劳务价值,从而挫伤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

    “价格杠杆能推动患者分级医疗,同时也能调动医生看病的积极性。”孙世龙称, 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使医生的劳务价值真正体现出来,将来肯定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性,同时也会提高治疗水平。不像现在,看病门槛较低,患者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 医生给每个病人看病的时间太短,患者往往无法享受到期望的医疗服务。

    【医院】

    解决“以药补医” 补偿机制是关键

    “医院也希望改变‘以药补医’现状。”河南省中医学院一附院书记郭新民说,国家明确规定,药品收入不准超过医院总收入的50%,事实上,目前药品收入比重在医院总收入中越来越小。

    “目前,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院有相当一部分开支需要药品的收入来填补,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格局,只有政府加大投入,补上这部分差价,才能给医院‘断奶’。”

    郭新民认为,取消“以药补医”,就要实行医药分开。但这个问题提了很多年,一直无法推行,关键在于很多配套设施没有到位。比如说,药房从医院分离出去,这部分药费收入谁来补?药房分出去谁来管?

    “国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下一步,必须建立医院的合理补偿机制,实现财政补贴、药品产购销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老百姓看得起病。”郭新民说。

    【省卫生厅】

    医疗服务提价要举行听证会

    据省卫生厅有关人士分析,取消“以药补医”,首先面临“医药分开”该咋分,分开后,这部分损失由谁来补。国家只给了一个大框架,还没有见到具体配套措施。

    国家这么做是为了切断医药之间的联系,消除其中的腐败,让老百姓受益。可要彻底切断医生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条,除非政府埋单。目前,有20%的药品是由政府定价,但其销售量占总量的60%。企业自主定价的药有80%,其销售量则占40%。“政府定价的药品可以控制,但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无法控制。”该人士说。

    此外,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医疗服务价格具体加多少,不是医疗机构自己定的,还需要举行价格听证会,只能等最后结果了。

    【市民】

    看病花费是否仍然很高?

    “如果医疗服务价格拉开差距,我觉得也不是坏事,但不能太离谱。”昨日,正在郑州市中医院看病的毛女士认为,每次看病都要请假排着长队等,好不容易轮到自己了, 专家可能就与你聊三两分钟。想多问几句,后面排队的都不愿意。

    毛女士说,如果药品利益没有了,专家与普通医生看病收费差距也拉开了,大家也不用担心医生会不会开高价药的问题,同时,有些看小毛病的自然就不往专家跟前挤了,就医质量肯定会相应提高。

    但一旁的任大爷担心,药价降了,医疗服务价格却涨了,不还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老百姓看病花费仍然很高。

    一家医院副院长认为,“经过国家几年来的降价调整,药费降价的空间已经不太大,如果真正使老百姓‘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国家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健全全民医疗保障系统,努力提高居民收入。”

姜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