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向京:Vojta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2019-09-05 17:47:00来源:医药卫生网作者:

  翟向京:Vojta是德国学者Vojta博士创建的康复训练方法。此方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的协调化反射性移动运动,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因而又称其为诱导训练法。

  一、理论基础:

  翟向京:利用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反射性移动运动。通过这种移动运动反复规则地出现,促进正常的反射通路,抑制异常反射通路,达到治疗目的。Vojta博士认为人类所有的移动运动都是以系统发育期的协调性复合运动为基础,必须充分认识这种移动运动。

  二、移动运动的特点:

  1.移动运动是一种起始于一定的出发肢位,运动后又恢复到出发肢位的一种反复性的、协调性的自动功能。这种运动可分为一定的相(期),如步行运动分为摆动期和支撑期。

  2.全身骨骼肌均参与到移动运动某种规律的经过之中。

  3.每种骨骼肌各自的作用,又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发生相互作用。具体地说,每一个运动都有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只有这些肌肉的共同的作用,才能保证运动的正常进行。

  4.移动运动本身未必是目的,往往是要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种手段。

  三、构成移动运动的三要素:

  1.姿势调节能:

  翟向京: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身体的体位在空间上发生变化时,所采取的头部、躯干、四肢的反应性适应能力。

  2.相运动能:

  翟向京:是一种活动身体某一部分或使身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能力。人类的相运动发育规律遵循以下顺序:活动眼球追视某一物体,手伸向眼前的物体,爬行移动到远处的物体放置处,独步到达目的物或目的地。

  3.抬起结构与支持性:

  翟向京:在移动运动中尚需抬起结构与支持性的要素。在小儿的发育过程中可以见到这一过程,新生儿俯卧位瞬间抬头;3个月时肘支撑可抬起胸部;5~6个月时可用手支撑,抬起身体至腹部;继而向四爬位、坐位、立位的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抬起结构与支持性起作用。

  翟向京:从运动发育学观点看Vojta疗法,在充分领会掌握移动运动三要素的基础之上,还要时刻牢记运动的发育规律是从头侧向尾侧,从中枢向末梢;手的精细运动发育是从尺侧向桡侧;整体运动发育是左右对称的发育。治疗时除了结合运动发育决定治疗手技外,切不可忘记赋活抬起机构和促进支持运动。只有赋活躯干与上、下肢的抬起机构,才能使头、手、足的相运动得以进行,姿势调节能才能随之正常化。另外,头部是一效应器官,它的功能要在肩胛带的抬起机构发育的基础上才能反映出来。肩胛带、上部躯干、下部躯干、骨盆带、髋关节、头部,都要看做一个个运动发育单位,但是绝不能把每一个单位分割开来,因为手与足的发育是在肩胛带、躯干、骨盆带发育的基础上出现的。

  四、治疗方法:

  1、反射性腹爬(reflex kriechen,R-K)通过出发姿势,刺激诱发带使患儿产生反射性腹爬运动模式。是一个从出发肢位,经过中间肢位到终了肢位的过程。是一种作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交替性腹爬运动模式,是一种综合的、协调的复合运动。

  2、反射性翻身(reflex umdrehen,R-U)基本手技包括:R-U1,R-U2,R-U3,R-U4,常用的是前两种。治疗实施原则:①摆好正确的出发姿势。②刺激前要使欲促通的肌肉处于伸展状态。③诱发带以压迫刺激,诱发全身反射性运动。④诱发的反射性运动以抵抗,延长反应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为商业广告,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大众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