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病灶的变化吗?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已经让早期微小的病灶无处可藏,怎样才能让微小早期的病灶被及时发现?他们生长变化对临床精准治疗有着怎样的意义?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分析,对疾病进行诊断,在图像检测效率和精度两个方面,能够比专业医生更快,更精准。如今,这一项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普及与应用。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人工智能肺小结节MDT门诊来了一位90多岁的老爷子,来求医主要是因为最近嗓子不舒服,总感觉有痰但又咳不出来。7月9号拍了CT,通过PereBox ? 智能医疗辅助诊断平台的筛查,发现了13个肺小结节,但直径在5mm以上的只有两个。
考虑到老爷子年龄比较大,MDT专家组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更为慎重,以防过度医疗对老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此时,掌握两个超过5mm结节的发展速度快慢就成了重中之重。影像科专家使用PereBox ? 智能医疗辅助诊断平台的随诊功能,仅需几秒,就快速检索并调取了患者6年前的就诊记录,并在调取的同时与7月9号的CT数据作了两次量化比较。
(图一)
(图二)
通过人工智能的计算发现,图一的肺小结节经过6年的生长体积只增长了6.25%,增长速度并不快,但其类型从部分实性变成了实性结节,需要密切关注。图二的结节体积增长了27.8%,略微偏快,但目前直径也仅在7.7mm,还不足以确定是否通过手术介入治疗。
人工智能肺小结节MDT门诊呼吸内科的专家薛新颖博士表示:“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让医生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得到极大程度的强化与延伸,有效提升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疾病诊断精准度以及临床工作效率。例如,有一个病灶在CT影像上显示与血管组织的影像混在一起,普通医师观察时非常容易漏诊,AI竟然把它找到了,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惊喜!还有随访对比功能,人工智能迅速且准确的提供数据支撑,专家组节约了两次寻找结节位置、配准等工作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关怀病人,讨论更适合病人的更精准的治疗方案。PereBox ? 智能医疗辅助诊断平台的高效和精准,对临床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终,通过综合老人的主述症状和其他检查的数据结果,专家组建议患者继续观察,并叮嘱在3个月后复诊,再次比对结节的发展状况,再决定是否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得知自己的病灶得到了人工智能的精准计算和MDT专家组丰富临床经验的“双重诊断”,老爷子很满意,表示了对诊断结果的信服,并会谨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3个月后准时回来做复查。
AI在MDT门诊的临床运用
目前,北京各三甲医院陆续开设了针对不同诊疗方向的MDT(多学科诊疗模式)门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人工智能肺小结节MDT门诊是全国首家以聚焦以肺部单发以及多发小结节进行联合会诊,并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其诊疗团队包括胸外科、呼吸科、放射科、病理科的专家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PereBox ?智能医疗辅助诊断平台。
人工智能是病患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肺小结节MDT门诊接触的第一位“医生”,PereBox ?智能医疗辅助诊断平台会对病患的影像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诊断,输出AI辅助诊断报告并录入系统,然后由影像科专家对报告进行审核、复诊,从而得出最终的影像科诊断报告。最后,病患的主治医生会根据最终影像科诊断报告来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虽然智能医疗尚属新兴领域,但我们欣喜的看到,经过北京世纪坛医院人工智能肺小结节MDT门诊的“实战”检验的智能医疗,以病人为中心,将多学科的诊治优势强强联合,结合人工智能高效精准的优势,为病患达到了临床治疗的最大获益。
MDT挂号看这里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肺小结节MDT人工智能门诊开放时间为每周四下午14:00-16:30,为了保障患者的问诊效果,每次仅有5个挂号名额,挂号费为100元,可以使用医保。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