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旅途中遭遇腹泻,5%需住院治疗,30%需卧床休息,40%因此改变或中止旅行计划。一项通过对经由广州机场口岸入境的中国出境游旅行团所做的为期半年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在旅行过程中腹泻发病率达到了15%,其中去东南亚等热带国家的旅行团的腹泻发病率高达30%-50%。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旅行总消费平均为7800元,因旅行者腹泻耽误行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642元,约占旅游总费用的34%。
为什么总是发生旅行者腹泻?
有人说是“水土不服”。“水土不服”并不是医学专用术语,指由于不适应当地环境而出现的各种身心不适,是一个俗称。30多年前西方医学家发现,那些从发达地区前往发展中地区旅游或工作的人,有40-60%都会拉肚子,并把这种“旅行期间或旅行后出现的,伴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及便中带血等症状”的情况,命名为“旅行者腹泻”(diarrhea in travelers,DT)。
旅行者腹泻具有传染性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旅行者腹泻具有传染性,一般通过水或食物传播,致病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其中,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总致病病原体的40%~70%。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微生态是平衡的,一旦病菌摄入大量致病菌平衡被打破,致病菌在肠道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造成肠道黏膜的损伤,导致脱水、脓毒症、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旅行者腹泻如何防治
发生腹泻后,一定要补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并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高蛋白食物。腹泻症状较重时,如伴发热、黏液脓血便或严重脱水等,或者持续时间较长,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者和罹患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则需及时就医。
服用疫苗是预防旅行者腹泻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推荐rBS/WC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所致的旅行者腹泻和霍乱。目前,各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部分三甲医院设有旅行健康门诊,为了您愉快健康的旅行,建议前往东南亚(如印度、尼泊尔、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非洲(如肯尼亚、赞比亚、埃及等)、美洲(如巴西、墨西哥等)等高风险地区或腹泻高危旅行者可以前往咨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黄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