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图库

劣质塑料袋“套”走健康

  “袋套碗”,在地摊上很流行。     张刚 摄 
  “碗上套个塑料袋,这个小吃摊干净!”很多市民在吃路边摊时,往往这么认为。可是这些看起来白生生的塑料袋真的干净吗?平日里市场买菜用的塑料袋是否卫生?近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探寻了塑料袋的生产源头及过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袋包碗”成一景
  10日早上,记者来到朝山街与泺文路之间小吃摊点集中的一条小路上,发现摊上坐满吃早餐的人,每人面前摆着一碗热腾腾的豆浆或者甜沫,碗上套了一个白色塑料袋。手里的烧饼或者肉夹馍,同样也用塑料袋包着。
  “这样感觉干净,”一位正在就餐的女士说,“那碗还不知道多少人用过呢,想起来就觉得脏。这样用塑料袋套着,起码心里感觉踏实些。”
  “塑料袋是一次性的,不会传染疾病,用着放心。”很多市民都如此认为。而对于摊主来说,“省下洗碗的工夫了,”正在麻利地给碗套袋的摊主说,“顾客吃完,把袋子一扯,再套上个新袋子就能接着用。”
  记者走访发现,一次性塑料袋已经成为济南大小摊点的主要卫生工具,几乎每人都曾用这种方式吃过东西,有的人更是天天使用。“我每次要10元钱的白色小塑料袋,两天就用完了。”一位店主说。
地摊塑料袋有专供
  这么多的塑料袋从何而来?一位卖馄饨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他们平时用的塑料袋都是有人送上门的,“哪里有做生意的,卖塑料袋的就会送货上门”。一个推车卖麻辣烫、炒菜的摊主说,卖塑料袋的每天都来送,但时间不定。他们出售的塑料袋种类很多,小的、薄的白色塑料袋,稍大一点的红色的、黄色的都有。一般按把卖,一把白色塑料袋1元钱约50个。在趵突泉农贸市场东口,记者看到一个卖塑料袋的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一路吆喝着过来。她的自行车左右两边挂着四个大尼龙编织袋,每个袋子里都装满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卷成把儿的塑料袋。“白色的塑料袋最常用,一把0.8元,这种红色的塑料袋稍大,一把2元……”听说有人要买塑料袋,这个中年妇女从编织袋里抽出几把塑料袋,用手搓了搓,让记者看看塑料袋的厚度。看到一些塑料袋上粘着泥和污秽的东西,记者随口问她从哪里进货,中年妇女警惕起来,只说在城东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到底这些“袋贩子”从哪里进货?记者暗中跟踪几个前去批发的“袋贩子”,发现解放桥北、家乐福超市对面,集中了十几家批发塑料包装产品的小店,有些还在店名牌上写着某某厂家销售处。
  进入一家小店,店主热情地给记者介绍了几种塑料袋,并说可以大量批发,“都是自己批发原料加工的,能便宜些。”那原料从哪里来?很多店主回答说,是从化工市场批发来的。
探访塑料袋原料市场
  11日,记者来到山东化工市场探源。一位销售原料的李经理告诉记者,生产塑料袋的原料分三种:新料、落地料、回料。他说,“落地料和新料质量和价格差不多,每吨1万多元,而回料每吨能便宜5000多元。”回料是用垃圾站收集的废旧塑料、工业废弃物和医疗机构丢弃的塑料垃圾加工的。
  据他透露,许多制作塑料袋的小厂为了省钱,把回料掺在新料里,甚至直接用回料未经消毒处理就加工成食品袋投入市场。这样产出的塑料袋中,成分除了有聚丙烯,还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毒性物质。
  “这些塑料袋含有严重超标的病菌和致癌物,”他说,“严格来说,是不能用来包装直接入口的食物的。” 
  记者看到有些瓶装的染色母粒,李经理介绍说,正常的彩色塑料袋是用这些染色母粒糅进白色塑料颗粒中,“这样吹出来的袋子,色泽亮,质地好,也没有刺鼻的味道。”
小作坊“吹”出劣质袋
  经过多方周旋,记者终于取得解放桥附近一塑料包装店店主的信任,他向记者透露了塑料袋的制作秘密:“其实塑料袋‘吹’起来挺简单,主要是原料颗粒有区别。”他透露,那些红色、蓝色等稍大一点的塑料袋可以回收利用,有人专门回收这些塑料袋,制作成颗粒,他们这些个体小厂买回颗粒加工后再“吹”成普通的塑料袋。
  “带颜色的塑料袋很脏,一闻就觉得刺鼻,”这个店主说,“都是用一些废旧塑料回料炼出来的颗粒吹的,说实话,我自己都不敢用。”有没有环保、可降解的塑料袋?这个店主回答说,济南几乎没有店家用可降解的塑料袋。
  “价格太高,就是‘吹’出来,也没人要啊。”他说。在附近的几家店,店里卖的塑料袋都是自己生产的。
  记者假装要大批量进货,要求去小作坊看看情况。所有店主均再三推辞称,“你要多少货,我可以给你拉过来,不需要亲自过去。”一个店主说,“再说,生产过程也没什么好看的,保证塑料袋质量就是了。”
  记者反复表明去意,他们仍坚持不让前去,有的还警惕地问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有的则拉下脸,不再搭理记者。
白色污染就在嘴边
  山东大学一位化学系教授说,能够装入口食物的塑料袋必须是达到食品级标准的专用食品袋,可这种塑料袋造价比较高,一般的早点摊不会使用。目前早点摊上使用的大都是透明状、价格低廉的薄膜塑料袋,多以PVC(聚氯乙烯)为原料加工而成,多数是再生材料。这种含有聚氯乙烯的塑料袋,遇到高温会释放出铅等有毒物质。当温度超过50摄氏度时,塑料袋里面的有毒成分就会渗出,从而污染食物,对人体造成危害。当温度达到80摄氏度,会遇热熔解,释放出有毒的物质来。而一般来说,热(熟)食温度都在40摄氏度以上,而刚炸出来的油条和刚出锅的豆浆,大约有90摄氏度,长期使用,会引起慢性中毒。
  “那些利用回收塑料加工成的塑料袋危害就更大了。”这位教授说,“假如说是从医院里收购来的塑料垃圾,很有可能沾染病毒,一旦污染入口食物,那么后果就严重了。”
  至于如何鉴别塑料袋的毒性,他介绍说,无毒性的塑料袋,比如保鲜膜、保鲜袋等,摸起来较为滑润,好像表面上涂有蜡层,用力抖动,声音发脆,遇火易燃,火焰黄色,燃烧时有黏液滴落,并有蜡烛燃烧的气味。而有毒性的塑料袋,颜色混浊或者呈黄色,手感发黏,并且不易燃烧,离开火源就会熄灭,燃烧时伴有刺激性的气味,如果抖动起来,声音闷涩。
  采访中,一位环保局专家的话更是让记者深有感触,他说,真正节能环保的社会,是拒绝塑料袋的。希望更多的人能意识到抵制白色污染、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姜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