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种药品只要换个名字或在包装上稍作变化,投入市场后“身价”便倍增。昨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上,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痛斥这种致使药价虚高的“把戏”。
许多常用药经常换名字或包装,以致他这个干了45年的医生,也弄不懂这些冠以“新药”头衔的药品,到底与改装前有什么不同。
与这种走马灯似的改头换面相对应的是,“现在药品审批和流通环节极为混乱”。他介绍,在目前的药品市场,同一种药只是稍微换个包装,摇身一变就成了新药,就能有十多个到几十个不同的名称,单价也从几角钱到几十元不等。仅罗红霉素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药品,全国不仅有50多个品种,而且单价从1元到30多元,价格差达30倍。
钟南山认为,各种“内容”相同的“新药”能拿到生产批号,与监管新药生产批号的部门监管不力有关,药价虚高还与当前药品招标只单纯以价格高低为衡量标准密切相关。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而美国同期仅受理了148种。难道说我国的新药比美国多66倍?
他解释,由于药品收入是医院收入的“大头”,一般占到其收入的50%,因而医院在药品招标过程中一般也会追求其利润最大化。正是在这种招标只单纯以价格为标准的机制下,因价钱便宜,一些劣等药、假药也趁机顺利进入医院。
对此,钟南山认为,要想真正扭转目前药价虚高局面,应迅速改变药品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借鉴烟草专卖的方式,通过建立专门的药品专卖制度等形式来控制药品销售渠道,从制度上规避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销商与医院的直接联系。而国家只将生产交给市场,鼓励药品生产企业的自由竞争,开发并生产出各类高质量药品。
他说,药品实施专卖制度,既可使医院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不良现象,回归到靠服务求生存的良性循环中,又可最大程度地使临床用药与医院的直接经济利益脱钩,真正使临床实现安全用药。
新华网济南5月21日电药店里零售价仅7元钱的血塞通,经过“减少药品流通成本”的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价竟飙升到19.17元;更离谱的是,一片胃铋治的中标价,竟然是市场价的14倍……本来是为了降低药价虚高而设置的药品集中招标,在烟台演化成了这样一种怪现象。
烟台市55家医疗机构,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日前举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烟台各医院的招标药品零售价已于日前正式执行。但在烟台医药商城芝罘屯店的柜台前,记者注意到,很多买药的顾客手里拿着医院的处方单照方抓药,他们告诉记者:“医院里面的药贵死了。”
“血塞通”作为一种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常用药,是2006年烟台市55家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药品之一,中标价为每盒19.17元,是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不过,在医药商城芝罘屯店,同一生产厂家生产、一摸一样的“血塞通”仅卖7元钱。
在这家医药商城,记者明显发现许多药品的价格,都存在这样的“价格落差”现象,如藿香正气水,医药商城卖1.5元,中标价则是4.2元;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尼美舒利,零售价9.5元,中标价竟为16.74元;常用的抗生素头孢克洛胶囊药店里卖8.5元,中标价达16元。
记者调查了烟台市多家药店后发现,像这种中标价远高于市场零售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资料照片
为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自2000年起在全国县级以上医院推广。然而,人们并没有感觉到药费降下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医药企业的“变脸投标”、医院用药的利益驱动,导致集中招标采购看似降价,实则依然虚高。
“药监局的领导来了没有?我要问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3月4日,钟南山委员在政协医卫界会议上发言,谈到“一药多名”现象时说。
今天下午,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来到了会场,听取委员意见。
“今天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参加,我说说药品的事。药价虚高和新药审批把关不严有密切的关系,国家药监局已经有人为此付出代价就是证明。”钟南山委员将批评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药监局。
钟南山院士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药监局也有责任。
药监高官纷纷落马 媒体指源头腐败造成药价虚高
不久前,SFDA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被纪检部门“双规”,同时被调查的还有药品注册司化学药品处处长卢爱英和国家药典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国荣。早在去年7月,SFDA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也因商业受贿被捕。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