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率约为0.6%~0.8%,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达15~17万。介入性心脏病学始于70年代,作为先心病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先天性心脏病的常用介入治疗技术有:
一、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BAS)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即使用球囊导管撕裂并扩张房间隔,以造成或扩大心房间的交通。该方法用以姑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等一些重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以期达到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心功能不全及体肺循环淤血的目的,为外科根治术赢得时间,改善这些疾病的预后。
二、扩张术类
包括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主动脉缩窄、肺动脉分支狭窄、腔静脉狭窄及血管吻合口狭窄的扩张成形术。其中PBPV为开展最早(1982年)、效果最佳且非常成熟的介入治疗方法,目前已成功代替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在血管扩张成形术的同时安置血管内支架,可提高、巩固治疗效果。
三、血管及心内缺损堵塞术
1.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
目前最常用的封堵材料主要是Amplatzer封堵器和弹簧圈。操作技术简洁,适应症内的成功率几近100%。由于封堵器未完全释放时可反复回收,以选择大小、形态更合适封堵器,基本达到单纯PDA不需外科手术治疗目标。
2.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
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可靠、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适应症为中央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年龄2岁以上、体重12 kg以上患儿。
3.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
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适合行介入治疗的VSD是膜周部缺损和肌部缺损,根据缺损口大小以及比邻关系选择不同形态、大小的封堵器。技术成熟、疗效良好。
4.冠状动脉瘘、肺动静脉瘘、体-肺循环侧枝血管封堵术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可控性强、成功率高、病儿康复时间短、不留瘢痕等特点,因此深受病人和家长的欢迎。随着技术的日臻完善和介入治疗器材的国产化,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一种充满生机的现代技术将会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内科)
先天性心脏病的常用介入治疗技术有:
一、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BAS)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即使用球囊导管撕裂并扩张房间隔,以造成或扩大心房间的交通。该方法用以姑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等一些重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以期达到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心功能不全及体肺循环淤血的目的,为外科根治术赢得时间,改善这些疾病的预后。
二、扩张术类
包括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主动脉缩窄、肺动脉分支狭窄、腔静脉狭窄及血管吻合口狭窄的扩张成形术。其中PBPV为开展最早(1982年)、效果最佳且非常成熟的介入治疗方法,目前已成功代替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在血管扩张成形术的同时安置血管内支架,可提高、巩固治疗效果。
三、血管及心内缺损堵塞术
1.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
目前最常用的封堵材料主要是Amplatzer封堵器和弹簧圈。操作技术简洁,适应症内的成功率几近100%。由于封堵器未完全释放时可反复回收,以选择大小、形态更合适封堵器,基本达到单纯PDA不需外科手术治疗目标。
2.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
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可靠、适应证广、并发症少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适应症为中央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年龄2岁以上、体重12 kg以上患儿。
3.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
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适合行介入治疗的VSD是膜周部缺损和肌部缺损,根据缺损口大小以及比邻关系选择不同形态、大小的封堵器。技术成熟、疗效良好。
4.冠状动脉瘘、肺动静脉瘘、体-肺循环侧枝血管封堵术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可控性强、成功率高、病儿康复时间短、不留瘢痕等特点,因此深受病人和家长的欢迎。随着技术的日臻完善和介入治疗器材的国产化,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一种充满生机的现代技术将会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