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学校的卫生水平,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青岛市卫生局、教育局以学生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学校卫生基本建设为基础,以健康教育为根本手段,以健康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形式,在全市学校中广泛开展了创建“健康校园”活动。通过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疾病监测与控制体系、食品卫生与饮水卫生控制体系,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和学校的整体卫生水平明显提高。
青岛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重视,卫生、教育联动。青岛市政府将创建“健康校园”作为“平安青岛”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工作的议事日程。青岛市卫生局、教育局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发了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创建标准,2004年7月联合召开了现场会,全面启动了创建“健康校园”活动。2005年对第一批申报“健康校园”的学校进行了考核验收,并召开了总结表彰暨再动员大会,推动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二、建章立制,构筑学校疾病监测与控制体系。针对传染病防治的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了多项制度。一是建立完善了传染病筛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和补充免疫制度。定期对学校进行甲肝、乙肝、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的筛查,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根据免疫水平检测结果,对15岁以下儿童普遍进行甲肝和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坚持自愿的原则,对乙肝五项阴性的大学新生接种乙肝疫苗。二是落实晨检、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学校确定了疫情报告人员,建立了学生缺课和疑似疫情报告等制度。有10余所学校及时发现和报告了麻疹、风疹、流腮、B型流感等传染病的首发病例,仅2006年春季就应急接种疫苗近5万人次,预防了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三是坚持学校卫生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坚持组织开展学校卫生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对40年来学校卫生和学生体质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规划,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采取四项举措,严把学校饮食卫生关。一是开展“阳光食品工程”,严把原料进货关。由政府职能部门统一严把食品原料卫生质量关,将合格的食品原料名称、价格及生产厂家在互联网站上予以公布,要求就餐人数1000人以上的学校利用网络服务平台进行采购。青岛市已有100多所学校在“阳光”平台上采购食品原料累计6000万公斤。二是建立学校食堂检验室,严把卫生质量自控关。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的30多个食堂建立了检验室,对食堂用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对采购的蔬菜进行农残检测。至今已检验各类样品60多万份,检出农残超标蔬菜200多份,卫生不合格餐具5000多份次,这一做法得到了全国高校伙食委员会的肯定和推广。三是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严把学校食堂卫生信誉关。青岛市卫生局、教育局联手开展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共评出A级单位54个,B级单位185个,C级单位186个。四是大力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检查,严把卫生监督管理关。在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成立了专门的学校卫生监督科室,两年来查出学校卫生安全隐患4000余处,整改4000余处。并公开招聘了20名“卫生协管员”,督察学生餐。
四、针对影响学生的重要卫生问题,开展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在坚持做到健康教育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时、有教材、有评价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专题健康教育活动。一是开展控制儿童被动吸烟活动。2004年10月启动了控制儿童被动吸烟活动,发表了青岛市控烟倡议书,设计了城市控烟标志,制作了电视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和宣传品7万份。在学校、社区、家庭开展劝阻他人吸烟活动,举办了征集控烟优秀作文、图画活动,收到参赛作品1万余份,发放控烟知识问卷5.6万份,回收控烟知识问卷3.8万份。中小学生的控烟知识知晓率由活动前的74.3%提高到94.3%,家长由91.8%提高到94.8%。二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行动。对1000余名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到17.8%。针对调研结果,组织专家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听课学生达数万人。对发现的56名存有明显厌学情绪的中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受到家长的欢迎。三是开展口腔保健和牙周健康促进行动。制作了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展板,巡回到各学校进行悬挂;与广播电视等媒体合作录制播放正确刷牙、正确使用牙线等牙周健康教育节目;同时选派牙防专家参与一年一度的学生健康体检,并利用牙菌斑染色显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刷牙方法指导。四是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编写了中小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本,对各类大、中学校的校医和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统一编印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在新学期开学时发放给每位初、高中学生。组织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组,进入大中专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组织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教,将由学生共同参与表演的小品“换水试验”编辑制成光盘1400张,发放到全市各中小学校宣传。青岛市实验小学在2005年全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会议上展示的《让童心与红丝带一起飞扬》研究性学习课题,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
五、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卫生环境。青岛市教育局在全市学校中开展了“三室”(体育教研室、器材保管室和卫生室)达标活动,投入7000万元,为各学校配备体育设施、器械和卫生基础设施,规范了学校卫生室设置和工作程序;投资44万元,为局属学校卫生室配备了冰箱、电脑等,拿出30万元委托青岛大学医学院对局属学校校医进行了大专学历培训。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投入3000余万元,更换可调式课桌椅,美化绿化环境,改善采光照明条件。
青岛市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两年来成效显著:一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得到强化。学校领导普遍将学生健康列为教育的根本性前提和第一目标,树立了学校是学校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思想,落实了学校卫生工作校长负责制,贯彻学校卫生相关法律和标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二是建立了学校卫生工作机制。学校的卫生制度进一步规范,目前每个学校卫生关键岗位都有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卫生机构更加健全,由原来的一个领导小组发展到责任到人的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学校初步建立了健康教育体系、疾病控制体系、食品卫生安全体系,学生传染病、常见病得到有效的控制,防止了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中、小学生体质明显提高,身高、体重均值列全国各城市首位。三是学生生活学习环境显著改善。全市中小学校可调式课桌椅配备率达到72%,教室采光照明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以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如厕所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校园文化等遍布各个学校,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食堂软硬件建设、校园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学生活动场所、体育设施等得到明显改善。四是学生卫生意识明显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全市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创建前的65.8%提高到71.89%,健康行为形成率由72%提高到8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