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游客进入
新闻 山东 教育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休闲 汽车 娱乐 旅游 女性 人才 房产 法治 青未了 短信 论坛 曝光台
首页 健康快报 焦点新闻 每周资讯 就医指南 健康生活 健康体验 健康专题

  健康论坛

  专家推荐 | 齐鲁名院 | 推荐专科 | 疾病百科 | 药店名录 | 健康图吧 | 人物访谈 | 直播回顾 | 健康博客群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大众健康 > 大众网健康专题 > 医疗卫生 > 卫生新闻

多措并举 标本兼治 济南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取得成效

2006-09-04 09:08:00
   
 
   近年来,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普遍关注。济南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认真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多项医疗惠民政策措施,市卫生局等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真抓实干,大胆创新,深挖潜力。目前,该市在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已取得了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达114个,覆盖了城区全部办事处和居委会,覆盖人口202万,占城市居民的85%。市政府为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市长牵头、10个部门参与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市卫生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06-2010)》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制度指导意见》等文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利用调查,现已完成社区居民调查2万余份,正进行数据录入。举办了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培训班,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业务骨干及管理人员130余人参加了培训,明显提高了业务素质。加强了健康教育工作,在社区深入开展了“专家进社区、健康大课堂”活动,23家医疗单位的近600名专家每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讲座,普及健康知识,现已举办12期, 30000余人次参与,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深受群众欢迎。市卫生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单位进程。近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带领23名全国政协委员视察该市社区卫生工作后,对济南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二、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惠民医疗”工程
     从抓机制创新入手,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推进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医疗安全。围绕医疗技术、药品器械、医用材料、制度规范、服务环境等影响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开展严格检查。制定了《关于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的实施意见》,对10种常见、多发、并发症少的住院病种实行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在门诊实行了常见病专家建议处方制度和二级以上医院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制度,有效地遏制了过度医疗行为。抓好8个医疗质控中心的管理,强化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加强采供血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无偿献血临床满足率100%,成分输血率达99.86%。二是强化“120”急救管理。制定了车辆、服装、制度等“十统一”标准。积极做好“120”调度指挥系统的迁建安装工作,新建的指挥系统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大力实施“惠民医疗工程”。确定了第二批惠民医疗机构,其中惠民门诊28个,惠民病房16个,惠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所,全市惠民门诊增加到44个,惠民病房增加到21个,惠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到51所。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成为全市第一家慈善医院,济南市民族医院成为全省第一家惠民医院,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惠民大药房。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优惠各类人群6506人次,优惠金额41.437万元。各县(市)区也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多项惠民医疗服务。济阳县组织实施了“惠老医疗工程”。对全县持有《山东省老年人优待证》的老人就医、查体实行优惠,并对百岁老人进行免费上门查体。平阴县实行了医院药房托管。四是实施“爱心救助”活动。继续深入开展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等弱势群体的医疗助困、帮残、扶贫“爱心救助”活动。现已发放“爱心救助卡”34276张,救助12013人次,优惠金额达到27.98万元,接受“爱心救助”者平均每次节省费用22.98元。
     三、发挥中医传统优势,大力开展中医惠民
     一是推动中医医院参与新农合试点。在新农合试点工作中,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列为新农合医疗定点机构,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补偿范围,将必需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纳入基本用药目录。平阴县积极探索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多种模式,通过制定中医药服务标准、提高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等措施,明显提高了中医药使用率,降低了农民医药费用负担。二是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选择适合健康需求和疾病谱变化的5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全市推广应用。组织中医药专家对门诊常见的42种病症进行充分论证,制定了《济南市常见病中医药专家建议处方用药规范》,有效避免了开大方问题。三是组织实施“三名工程”,打造中医药服务品牌。积极开展济南市名老中医、名中医、优秀青年中医评选工作。组织开展了以“宏扬传统医学、惠及城乡百姓”为主题的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和强化中医经典著作学习活动。从资金、人员、学习培训、科研等多方面,加大对重点中医门诊的扶持力度。
     四、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契机,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济南市将2006年确定为“农村卫生年”,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一是认真开展乡镇卫生院改建工程试点。在对全市75个乡镇卫生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选择章丘、商河两县(市)的16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建试点。改建过程中,对各乡镇卫生院改建方案反复调研,反复修改,组织专家逐一进行论证。为确保工程进度,实行了周报表和巡视制度。预计16所乡镇卫生院的改建工程将于9月底全部竣工。在借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全面推开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的改建工程。同时,全市还启动了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培训工程。目前,已制定完成了全市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分级分批培训方案,确定了济南市中心医院、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等6个培训基地,第一批49名技术骨干正在接受培训。二是积极推进新农合试点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行了因地制宜、分类补助的政策,省级试点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40元。目前,全市已有9个县(市、区)68个乡镇的262.45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占全市农业人口的81.72%,提前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参合农民250万人的目标。历城、长清、商河等3个县(区)通过了省级试点评审,目前全市省级试点县达到了5个。三是开展农村卫生帮扶工作。积极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首批32名卫生专业人员分赴15个县、乡医疗机构开展工作。继续抓好城市医疗机构承办乡镇卫生院工作,针对工作开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大了督导调度。
     五、加快“两个体系”建设,构建公共卫生防控屏障
     目前,全市10个县(区)级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两个市级项目中,市疾控中心项目已经竣工,市传染病医院项目,门诊综合楼主体结构已经封顶,预计年底峻工。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机制建设,完善应急指挥组织体系,做好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组织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免疫预防、重大传染病防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多期培训班,培训基层专业人员1000余人次。加强监测和信息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完成了商河、济阳两个县20个乡镇卫生院的微机网络装备,全市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报告完整率和及时率达到98%以上。进一步加强了全市511个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管理,提高重大疾病预测预警能力。积极推进疾控、监督体制改革,全市已有市中、槐荫两个区改革到位,实现了监督监测的分离。
     六、加大卫生执法力度,规范医疗服务秩序
     为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举办了全市卫生监督员骨干规范化培训班,对80名卫生监督骨干进行了准军事化封闭培训。设立了卫生监督举报投诉电话,制定了《举报投诉案件处理规定》。成立了济南市医疗机构准入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诊疗中心、医疗机构的设置严格审批。加强对执业医师、护士准入及注册的管理,逐步提高医疗服务要素准入水平。在21家民营医疗机构中,开展了以“诚信医疗,规范服务”为内容的专项整治。市卫生局与41家公立医疗机构签订了“依法行医,从我做起”10项诚信服务承诺书。上半年,全市受理各类举报、投诉案件92件,及时处理率达100%。
     七、加快医学科技发展,提高医疗诊治水平
     一是出台了《济南市卫生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济南市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等9个文件,明确了未来五年科技、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对19个市级重点医疗专业进行检查评估,确定发展方向,开展分类指导。制定了《济南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计划首批建设重点实验室1-2个。二是抓好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强卫战略。深入实施“泉城卫生学者565工程”,加强入选人员动态管理。出台了《济南市医学科技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协调有关部门,引进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员84名。市二院开展了“光明之星”人才培养计划、市卫校实施了“434”名师培养计划等,初步形成了多层次、梯队式人才培养格局。三是加强对外交流。有计划地开展管理干部境外培训工作,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与国际学术界、国外医疗机构建立了稳定、长期的学术交流渠道。
编辑: 杨博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