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图/新华社
上周,一位心急的母亲打进本刊热线,她说自己的儿子快要高考了,却在这个节骨眼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连学校都不想去。这位母亲说,她连替儿子去高考的心都有,却无法说服儿子……眼下,越来越多的考生产生了紧张、焦虑甚至厌学情绪,有些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腹泻等躯体症状——高考冲刺阶段,考生如何有效缓解焦虑情绪?考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又该如何应对?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考生篇
随着高考的渐渐逼近,小枫发现自己变得焦虑不安,她害怕不能实现家长和自己的成才心愿。小枫本来是一名成绩不错的学生,可是家长施加给她的压力太大,时常在她耳边唠叨,如果不能考进一所重点大学,以后就会没有好的工作,会和父母一样一辈子吃苦受累。其实小枫进入高中后每天埋头苦读,还因此得了严重的颈椎病。现在,她承受的除了身体的痛苦,还有因担心考不好而产生的恐惧。
一次较重要的摸底考试即将来临,小远却突然发起了低烧,同时据他诉说还伴有头痛症状,不得不到医院打点滴,但是却没有效果。他的这种情况差不多持续了两个多周,可是医生从各项检查化验的结果却找不出病因。在接诊医生的建议下,小远被父母带到了心理科。据心理医生讲,小远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是考生因过度焦虑而引起的躯体症状,要消除症状应从心理治疗入手。
据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中心心理辅导老师温学琦介绍,每到高考临近时,都会有不少考生出现考前焦虑等一些心理问题。特别是进入三四月份以来,进行心理咨询的考生明显增多。前来咨询的考生多数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感到有压力,过分紧张焦虑,有的因现阶段学习状态不佳而着急等等。对此,温老师提醒广大考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切合实际制定目标,增强自信心。
那么,对于那些压力过大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消极想法的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不能消除其过分的紧张与焦虑?答案是肯定的。温老师给出考生三大法宝:
提高自信——消除平日的紧张情绪 1、正确对待考试失败。学生在成功或失败时把主要原因归之于个人努力与否,有利于激发学习责任感,提高学习努力的程度,克服自卑心理,提升自信。
2、扬长避短。不要因为自己某门功课学得不太好,而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
3、从成功的学习开始。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拟订的学习目标要切合实际,必须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的,以保证自己的学习从一开始就获得成功。成功感会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4、多与外界交往。通过积极同父母、教师、同学的交往,可以向他们倾吐内心的烦恼,抒发受压抑的情绪,从中得到安慰鼓励,使心情变得开朗起来。同时,还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相互商讨学习中的问题,学到更多的知识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5、合理地发泄。不能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可用语言或适当的行为进行宣泄,以求得内心的平衡。 6、从多种角度看问题。考生要学会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去看问题,遇事要多分析、多思考,寻找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自己的情绪朝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自己的学习自信心。
强迫放松——赶跑突袭而来的焦虑 六秒钟放松法 :即利用学习的间隙,不失时机地进行放松,缓解学习的疲劳感。其方法就是:抓住你所有的一点点空余时间,什么也不要想,只要记住收缩腹部,同时扭动身体,打哈欠,连续做几次,就能收到自我放松的效果。
呼吸放松法:考前或考场上紧张焦虑时,做深呼吸4~6次,会缓解焦虑。深呼吸要注意两个要领:一是缓慢地、有节奏地吸气,缓慢有节奏地呼气。二是吸气后停1至2秒钟再呼出。在呼出气时,立刻感受肌肉的放松状态。
双手钩拉法:做法是双手弯成钩状互拉,拉紧放松,再拉紧再放松,如此反复几次,情绪就会逐渐放松。
大笑法:因为笑是精神消毒剂。在可能的时候,你不妨去听听相声,看看小品,这样可以化解焦虑。
运动法:机体的运动可以使精神放松。你可以考前放下书,开心地去踢一场球或来点别的什么运动,这样可以消除焦虑。
扫烟囱法——应对考试时怯场心理 扫烟囱法:即情绪疏导法,如运用自我暗示“这一次我一定能考好”代替不良情绪;如回忆最成功的考试过程中的心境和欢快景象,冲淡烦躁;如复述和默诵——或采用深呼吸法,默记数字,让意念替代不安、焦虑等等。
场面替换假设:考场上,要假设周围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同学、老师。运用场景迁移法把紧张的考场想象成轻松愉快的场合,把失败的情景转换成成功的情景,从而轻松自然地保持常态,让怯场自然消失。
家长篇
进入二三月份以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每天都要接受十余人进行考前心理咨询。其中,家长代替考生咨询的占50%。
有些考生会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烦失眠等浑身难受的不适症状,可经检查并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疾病。没病何来浑身不适呢?其实这是孩子心理压力过重而导致的躯体化障碍。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生、副主任医师吴宏新指出,考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80%以上由家长造成!因此,为考生减压,帮助他们战胜挫折,进行有效心理调节,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十分关键。
吴医生指出,在高考学生中,心理问题比较普遍,其中大多数考生能通过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当有些考生的心理问题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就会逐渐影响学习,睡不好觉,成绩下降,但许多家长还不以为然,不断地批评、责骂孩子不用功,直到临近高考前,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正是这样,导致孩子对自己认识不清(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结果会适得其反)、盲目自责、自卑甚至厌恶学习,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精神及躯体症状。
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不能跟着着急上火,否则只会让孩子的焦虑升级。那么,眼下家长还能帮上孩子哪些忙呢?
一、镇静自若,大多数孩子存在依赖性。有的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过分关心、包办等做法欠妥,于是立即改正。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孩子会对家长的态度和做法比较敏感。与其做一些刻意的改变倒不如维持现状。如原来孩子自己在房间里学习,家长在另外屋里看电视,临近考试时,孩子如果不提出异议,家长不要过于小心翼翼地连电视也不开不看了。
二、不要认同孩子的焦虑情绪。当孩子在家长面前诉说“我最近感到学不进去”,“我在课堂上经常感到紧张”……此时,家长不要如临大敌,甚至不知所措,这样无异于将孩子现存的焦虑没经处理又返回给了孩子。同时这也是不好的暗示。处在焦虑边缘的孩子,家长应该淡化孩子的这种情绪,多说诸如“哎呀,高考前谁不这样呀?!……”、“别的同学会不会比你还严重?”类似的回答。
三、做好孩子的放松助手。当意识到孩子出现了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时,不妨抽出时间,在放松的心情状态下陪孩子去爬山游玩,新异环境的更换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
四、监督孩子的睡眠。睡眠是“焦虑”的晴雨表,也是最好的调整、恢复身体和心理的良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有时可有效缓解头疼、紧张等问题。考试临近时适当地“拖后腿”、督促多睡眠多休息是一项较自然的恢复方式。
以上方法均不凑效时,别忘了看一下心理医生,有些问题的解决是需要因人而异的。
■相关链接
学生体质下降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不足
张迎修
据2005年全省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我省大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肺活量水平在2000年比1995年下降的基础上,2005年又比2000年明显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耐力素质水平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期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不足。如分别有44.62%、85.59%、91.96%和82.86%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造成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客观原因是学习负担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体育活动。再从学生的主观因素来看,怕苦、怕累,意志品质差,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缺乏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是造成体育锻炼不足的重要因素。另外,当今肥胖儿童越来越多,也与体育(体力)活动不足有关。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